人情世故(一) ---世平的社会交往系列说
首先,人情世故能力是人的社会素质的表现。社会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,是组成社会的人群普遍具备的修养程度、进步程度、文明程度、道德程度,以及精神状态的总和,反映的是社会的发育程度和现代化程度。不同社会有不同的社会素质,社会进步总体上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提高,现代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时代,需要人们讲效益、讲和谐、讲生态、讲文明等社会素质,因此,现代社会的人情世故,核心是利益,重点是经济关系,关键是人的权利与义务感。中国式现代化,需要中国式的中国力量、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,因此,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素质,总体称之为中国人的文明素质,分为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:中国历史素质、中国文化素质、中国发展素质。中国历史素质,是讲中国人的社会素质必须认识和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;中国文化素质,是讲中国人应当有中国文化的自信,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功能;中国发展素质,是指对于中国式现人化、中国梦的实现有自己的思考与行动。
其次,人情世故技巧是人的生活艺术的运用。有专家主张,人情世故对于中国人而言,可以用为人处世的方法、道理和经验统称,具体分为:了解称呼、尊重长辈、礼尚往来、注重言行、避免敏感、尊重隐私、谦虚低调、注重礼仪、关心对方、遵守约定等十个方面去认知与实践。人情世故可以认为是人对于社会交往的一种技巧,是生活的艺术运用。生活艺术是人们在个性化社会里,不管是知道与否,愿意与否,喜欢与否,都会期望使用技能和资源赋予生活以目的和形式去实现的幸福选择。所以,生活艺术的运用,也就是人情世故,本质在于如何选择幸福的实现,用美好生活替代幸福,也就是说人情世故是人们如何选择美好生活的技巧。
第三,人情世故影响人的社会生活并制约人的美好梦想。人情世故核心是利益驱动,利益是指人们在社会中追求的各种有价值的东西,比如金钱、名誉、地位、资源、关系等等,习惯上人们说: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,财和食就是利益的表现。研究者认为利益获得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动力,也是人类社会的最核心的要素,人情世故就是一种利益的交换和博弈,合作或竞争都是为了利益,正向的人情世故能维护和增进双方或多方的利益,是人与人的友好、合理、合法的交流方式,比如礼貌、尊重、帮助、合作、分享等等;负向的人情世故是损害或牺牲他人利益的恶意、不公、非法的交往方式,比如欺骗、诽谤、威胁、勒索、贿赂等等。正向的人情世故,可以带来正面的效果,如增加信任、友谊、合作、效率、幸福等;负向的人情世故,带来负面的效果,如降低信任、破坏关系、引发冲突、浪费资源、造成伤害等。事实上,美好生活同正向的人情世故密切相关,所以,选择美好生活需要增加正向的人情世故。
第四,人情世故的相信程度是社会生活的灵魂所在。相信是互相信赖和信任的关系,相信也是一种心理的肯定,行为的付出,相信的核心是信任。信任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可靠性、诚实性、善意性的信赖和期待,也是人们在社会中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基础;信任是人类社会的核心要素,也是人类行为的**动力。人情世故建立在信任与不信任关系基础之上。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情世故,可以分为两种类型:真诚和虚伪。真诚的人情世故是信任的人情世故,是指为了表达和体现自己的真实的想法、感受、态度、意图,而采取的一些坦诚、直率、诚恳的交流方式,如倾听、理解、同情、支持等;虚伪的人情世故是不信任的人情世故,是指为了掩饰和隐藏自己的真实的想法、感受、态度、意图,而采取的一些虚假、欺骗、矫情、阿谀的方式,如假笑、谎言、套路、花言巧语等等。所以,人情世故必须讲诚信、讲相信、讲自信。
第五,人情世故的变化是人的社会权力变化过程,更是人情世故的结构变化。中国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,有权力就有好的人情世故。权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,更是人们在社会中获取和保持利益的手段,人情世故根本的就是一种权力的展示和争夺,基于权力的人情世故,可以分为两种类型:软性和硬性;软性的人情世故,是指为了获得和增强他人的认可、尊重、支持、服从,而采取的一些温和、隐晦、间接的方式,比如赞美、奉承、暗示、暗示、暗示等;硬性的人情世故,是指为了强迫和压制他人的反对、反抗,而采取的一些强硬、明显、直接的方式,比如命令、威胁、惩罚等。软性的人情世故,可以带来软性的效果,比如增加影响力、权威、领导力、忠诚等;硬性的人情世故,可以带来硬性的效果,比如增加控制力、强制力、压迫力、恐惧等。
世平认为:人情世故是每个人的为他人所识、为他人所用、为他人所思的具体细化,人情在于你自己的心态,世故在于你自己的行为所向。人情世故,是我们的社会生活能力,也是社会生活的美好选择技巧。
重视人情世故,走自己的路,休管他人说去!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